当前位置:海产品干货批发健康深化儒商精神研究的着力点
深化儒商精神研究的着力点
2023-04-10

作者:朱璐(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)

传统的儒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儒家道统、心性、义理、礼乐等问题研究,注重从思想史梳理、范畴诠释、文本注疏等研究范式,对以上问题域逐次展开。对于儒学的现代发展问题,儒学学者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。值得一提的是,近年来儒家政治哲学研究颇成气候,然而从经济哲学视阈研究儒学精神,发掘儒学与市场经济发展内在相关性的研究,尚未成体系。就目前国内儒商精神研究状态而言,儒商实践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。企业家运用儒商精神管理企业,收获了巨大的成功,而儒学理论界对于儒商精神问题的正视,尚有待进一步提升。

改革开放40年来,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育,儒学与企业文化的聚合研究,已经受到企业家和管理学界的高度关注。商业行为的研究,需要人性论的诠释基础,需要了解并分析交易行为中的心理、情感因素。儒商精神研究兼具经济理性与道德情感的特性,具有重大的理论开拓空间。从儒学到儒商,是儒学知行合一、经世致用精神的内在发展要求。《史记》载:“子贡一出,存鲁,乱齐,破吴,强晋而霸越。子贡一使,使势相破,十年之中,五国各有变。”子贡是以儒行商、立达天下的典范。不唯子贡,陶朱公范蠡亦是仕则入相、商则天下富的杰出贤才。“端木遗风、陶朱事业”流芳千年,泽被徽商、晋商等历代商帮,是中华儒商精神的宝贵遗产。徽商的开拓人物,多为习儒而后经商者。他们以儒家诚信理念为本、注重提携扶助家族血亲、注重反哺乡学,打造了中国历史上集商、耕、读、医为一体的独特家风文化。晋商代表乔致庸置信、义于利之先,以诚为本、格局博大、视野广远,以“汇通天下”之志奠基了晋商的海内外金融体系,对中国近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影响深远。可见,儒商精神,是华商文化的主干之一。当下推进儒商精神研究,应注重对以下问题的考量:

义利关系

义利关系,是儒商精神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。聚焦儒商精神研究的首要问题,就是结合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发展,重新诠释义利关系问题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新型义利观的内涵,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精辟论述,突出了“义以生利”的价值取向:义,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,共产党人、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。利,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,不搞我赢你输,要实现双赢。2014年7月4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的重要演讲中,谈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时指出:倡导合作发展理念,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,“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也。”

可见,习近平总书记将“义”提升到了国家精神理念、国家行为品格的高度。义,是指导“利”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原则,它关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、国际关系秩序的良性建构,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思维的厚德传统,是中国方案走向世界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。当下儒商精神研究关于义利关系的讨论,须融入以上新思想、新元素。商无不逐利,但何以逐利、以何逐利、逐利为何?其间所发生的动因、方式、标准、目的、成效,体现的是一个企业家的行为水准和修为境界,是评判一个企业家是否为儒商的重要标准。

良知与经济秩序的建构

对儒商精神进行经济哲学追问,须回应经济正义问题,可以拓展研究的主题有:儒家良知理论与经济正义、儒商伦理与社会经济正义秩序的建构、儒家经济正义的内涵与外延等。其中,良知与经济秩序的建构问题,是儒家经济正义的核心问题。

当今国际经济秩序的建构,应当从“零和”走向“和合”。零和思维,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丛林阶段,有其一定的合理性。商业的发展,有非此即彼的残酷一面,这是天然的。然而伴随着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区块链等科技革新,商业共享、共赢的时代特性愈发明显。商业竞争的结果并非仅仅是非此即彼、一方消灭另一方,还有双方携手共进成为新生体,从而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、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。新时代,我们应当拥有更具未来视野的合作共享智慧。从“零和”走向“和合”,是世界商业文明走向更高发展层次的需要、也是人类商业智慧走向更高层次的体现。和合不是无原则地任意混合,而是求同存异、美美与共。承认差异、接受差异,寻求共赢空间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,财富的相对论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财富绝对论,资源的有限性、空间的有限性在某些领域已经与共享科技合理对接,财富的广度因为科技的发展而被二次开拓。

市场经济关于人性哲学的预设,应当从“同情”(同感)走向“良知”。一方面,我们要充分正视《道德情操论》、“同情”理论在亚当